為什麼多形紅斑又叫貓眼瘡?
多形紅斑在中醫文獻中稱為貓眼瘡,因為它的典型皮損表現就象貓的眼睛一樣,正如清代《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所描述的:貓眼瘡名取象形,痛癢不常無血膿,光芒閃爍如貓眼,脾經溼熱外寒凝。……初起形如貓眼,光彩閃爍,無膿無血,但痛癢不常,久則近脛。亦有的文獻根據本病特點稱之為雁瘡、寒瘡等。
典型的皮損是圓形或橢圓形水腫性紅斑,中心部發生重疊的水皰,形成特殊的虹彩狀,極似貓的眼睛,光彩閃爍。皮損小的僅有米粒及綠豆大小,大的可如雞蛋大小。多數損害發生在手足及四肢遠端,有少數可以累及全身面板,常呈對稱分佈。
本病多發生在秋冬季節,每次發作可經歷2~3周,甚至數月。發病較急驟,常伴有發熱、關節疼痛等全身症狀,嚴重時可伴有高熱、頭痛、乏力等症,甚至危及生命。
診斷貓眼瘡當與凍瘡相鑑別,二者均見於秋冬寒冷季節發病,均以手足及四肢末端多發。但凍瘡不會累及粘膜,有瘙癢感,兩側不對稱,並有皮色暗紅或青紫的斑塊。
貓眼瘡因於多形紅斑的皮損形態而得名,形象生動。臨床上見到發於肢端、狀似貓眼的皮損,均應考慮本病的可能。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