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急疹的研究發現

  有學者對年齡為4―12個月的幼兒急疹進行統計,發現98.2%的幼兒在出生後6個月發病。其典型表現為患兒無明顯誘因突然高熱,體溫一般為38.9―40.5℃,但除食慾稍差以外,患兒往往精神好。少數患兒表現為中度發熱,體溫38℃左右。發熱3―5天后,體溫突然下降,一般24小時內降至正常,熱退後或體溫下降同時體表開始出皮疹。本病的皮疹為淡玫瑰紅色,直徑2―4mm,初起時散在分佈,以後相鄰近的皮疹可以融合成大片,皮疹主要集中於頭額、頸部及軀幹,四肢相對較少,肘膝以下及掌蹠部多無皮疹。24小時內皮疹出滿,1―2天后皮疹開始消退,不留色素沉著及脫屑。發病期間患兒常合併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少數孩子伴有輕度煩躁、不適及腹瀉等症狀。

  20世紀50年代有學者認為,幼兒急疹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但一直未分離出致病病毒。1986年yamanishi首先從幼兒急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中分離出人類皰疹病毒6型。研究證實,皰疹病毒6型分a、b兩個亞型,幼兒急疹大部分是由皰疹病毒6型b亞型感染引起。

  國外研究發現,87%的新生兒出生後即帶有皰疹病毒6型抗體,這種抗體可能來自母體,以後抗體逐漸轉陰,6個月後抗體滴度又開始上升,2―3歲時,75%兒童皰疹病毒6型抗體呈陽性。所以,幼兒急疹多發於2歲以內的嬰幼兒。幼兒急疹多為散發病例,一般不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沒有明顯的季節性,沒有種族及性別差異。少部分幼兒急疹由人類皰疹病毒7型引起,但皰疹病毒7型引起的幼兒急疹一般發病相對較晚,且皮疹較輕微或不典型。

  幼兒急疹早期診斷有一定困難,但國外有學者研究發現,89.5%的患兒在發燒期間其懸雍垂根部兩側出現潰瘍。因此,懸雍垂根部兩側潰瘍對幼兒急疹可能具有早期診斷意義。另有文獻報道,約14.9%的患兒在發熱3天內可有囟門較飽滿(注意與囟內感染區別),頭枕部、耳後淋巴結開始腫大。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