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成功治癒“顱底凹陷症”

2007年3月12日晚8時,一場歷時近12小時的大型脊柱外科手術在我院手術室順利完成。“顱底凹陷”症的成功治癒,標誌著我院脊柱外科醫學技術已經達到國內的領先水平。

發病:大年初五突然臥床不起

48歲的鄭建梅,是瀏陽市普跡鎮的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以前,她的身體還算不錯,屋裡屋外幹活是一把好手。她沒有想到在她身體裡卻藏著一個極大的隱患:先天性發育性枕頸交界畸形顱底凹陷。五年前一次頸部的外傷,成了病發的誘因,從那時起,鄭建梅的身體開始不適,四肢無力,行走不穩,總有被束縛的感覺,頸部經常疼痛並且有活動障礙。當時被診斷為類風溼,做了各種治療後卻沒有任何效果,病情一年一年在加重。

今年大年初五晚,鄭建梅睡下後,第二天,卻怎麼也起不了床,她感到腳又麻又痛,呼吸困難。家人原以為是她太累了,休息一下會好,但在床上躺了一天後,情況不見好轉,家人這才趕緊將其送入了當地醫院。

確診:患上少見的“顱底凹陷”症

3月2日,鄭建梅由當地醫院轉入我院脊柱外科。科主任李如求教授接診後,立即組織專家會診,最終確診為“顱底凹陷”症合併環樞關節半脫位腦幹受壓。

這個確診結果讓在場的專家不由得心裡微微一驚。要知道,此病症的治療是脊柱外科中的頂尖難度,風險極大,技術要求極高。手術中專家們必須面對兩大難題:一是手術入路問題,從核磁共振結果分析,患者前面齒狀突壓迫延髓,後面枕骨大孔狹窄,環椎後弓壓迫脊髓。其病灶位置深,操作空間小,因此手術從何處入手成為專家們考慮的首要問題。二是內固定的技術要求高,病灶周圍重要組織多(如椎動脈、小腦、延髓、頸動脈等),因此內固定不允許有任何細微的差誤,否則將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這是一場在病人的生命中樞上動刀的手術。

手術:創脊柱外科手術難度新高

這是一個少見病例,是醫院第一例“顱底凹陷症”手術,對此醫院十分重視,李如求主任多次組織多科專家會診,反覆研究,終於制訂了縝密的手術方案,以做到萬無一失。

針對手術入路問題,專家決定採取前後聯合的方式,即前路經口咽齒狀突切除減壓,後路枕骨大孔擴大減壓,枕頸c ervifix內固定植骨融合術。為保證達到內固定的技術要求,脊柱外科抽調了四名精兵強將,李如求主任親自主刀,何飛平、王建波、李強博士協助;耳鼻喉頭頸外科派出劉剛主任等二名專家,均是掌握了先進技術,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技術骨幹,組成強大的手術隊伍。

3月12日上午8:30,鄭建梅被推進了手術室。由於準備充分,專家們技術嫻熟,手術按預定計劃進展非常順利。晚8:00,手術成功,鄭建梅被送入icu重症監護病房。

術後三天,筆者在病房見到鄭建梅時,她的生命體徵平穩,四肢能自主活動,以前的束縛感和四肢麻木已經消失了。

李如求主任介紹說:目前病人恢復得非常好,預計一個月後,她可以下地行走,三個月後,日常生活將能完全自理。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