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冠囊腫發病機制及病理改變原因

一、卵巢冠囊腫的發病機制:

從胚胎學的角度而言,泌尿生殖系統包括中腎系統、副中腎系統、腎結構及性腺。女性胎兒因無睪丸,也無內源性雄激素的支援,中腎管逐漸退化,副中腎管則不受抑制而發育為女性的內生殖器。事實上,中腎系統並非完全退化消失,如輸尿管、膀胱三角區及相鄰的尿道是由中腎管衍化來的,中腎管頭部的小管在成年女性的寬韌帶內、子宮頸側旁、陰道的側旁等部位成為殘跡而被保留下來。大部分的殘跡組織可以長期保持穩定而無所改變,但少數中腎管殘跡可以發展成為囊腫,即中腎管囊腫。

副中腎管是在胚胎5~6周時體腔間皮向內凹陷而形成的,其尾部經過融合、腔化而形成子宮、宮頸及陰道上段,其向腹腔內開口的一段,則以後形成輸卵管,在此過程中,可以有副管腔或憩室形成。根據woodruff等的意見,認為可有5%~10%的發生率,而且這些副管腔往往沒有開口,故腔內上皮的分泌無法排出,積聚於腔內,逐漸擴張而形成囊腫。這類囊腫,事實上是一個輸卵管積液,並非中腎管來源而是副中腎管來源。

二、卵巢冠囊腫的病理改變:

1、中腎系統

內襯單層立方形上皮的小腔,周圍有一層清楚的肌組織,腔內的上皮相對缺乏分泌活動,故不能有迅速的囊性擴張,細胞分泌功能差,無纖毛,體積小。若囊腫長大,則囊壁菲薄,呈圓形或橢圓形,輸卵管亦被拉長,似爬於囊腫之上。若將輸卵管系膜切開,則囊腫很易被剝出。切開囊腫,剖面呈單房,囊內充滿低比重清液,如果囊腔過度擴張,則內襯的立方形上皮可成為扁平上皮。

2、副中腎管

囊腫往往較大,其腔內上皮有分泌功能,或為纖毛上皮細胞,似輸卵菅或宮內膜上皮,有明顯分泌現象,無明顯基底膜,有纖維基組織。腔內有乳頭狀皺褶,囊壁周圍有薄的環狀肌層。總之,如果一個囊內有類似輸卵管上皮的分泌成分,使腔內積液致囊腫較大時,常為副中腎管來源。

3、間皮細胞

囊內的上皮是扁平上皮細胞,囊壁周圍有纖維組織或脂肪樣包膜。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