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該如何預防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強者,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更應該避免大腸癌這個疾病的發生,做好相關的預防,對大腸癌這個疾病的預防措施大家又瞭解多少呢?那麼下面就詳細的為大家來介紹一下如何去預防大腸癌這個疾病的發生,從而更好的去保護好我們的健康。

改變生活習慣

①肥胖與運動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獨立的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過少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可以影響結腸蠕動有利於糞便排出,從而達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②吸菸吸菸與大腸癌的關係還不十分肯定,但吸菸是大腸腺瘤的危險因素已經得到證實,目前研究認為,吸菸是大腸癌基因產生的刺激因素,但需要經過大約40年的時間才能發生作用。

③飲酒酒精的攝入量與大腸癌的有關係,酒精也是大腸腺瘤的危險因素,但具體原因不清楚。減少酒精攝入量有利於預防大腸癌。

④生殖因素激素與生殖因素可能影響大腸癌的發生,美國研究表明,單身女性的大腸癌發病率高於結婚女性,有人認為這與激素能影響膽汁酸鹽代謝有關。

藥物

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者,大腸癌發病率降低。每月服用10~15次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使大腸癌的相對危險度下降40%~50%。但也有研究並不支援這一說法,並且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的用量、用藥時間、長期應用所致的副作用也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治療癌前病變

大腸腺瘤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大腸癌發病率明顯增加,透過普查與隨訪,儘早切除腺瘤,治療結腸炎,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對於有家族史者,透過遺傳學檢查,篩查處高危人群,進行結腸鏡檢查,是大腸癌預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2)積極治療癌前病變:

①大腸腺瘤:大腸腺瘤與結腸癌有密切關係,Morson認為多數結腸癌組織學來源於先存的良性腺瘤,其癌變過程為腺瘤→原位癌→浸潤癌,全過程一般需數年,緩慢者約需10年,快速者2年以內即可癌變。腺癌內一旦發生癌灶,在促癌物質的作用下便迅速發育形成臨床可辨認的形狀,甚至較大的腺瘤發生多中心癌灶後,可在1年內形成潰瘍型癌。

②炎症性腸病: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可能與免疫因素有密切關係,主要病變在結腸,以非特異性炎症為特徵,伴有增生性息肉形成,病情反覆發作,遷延不愈,研究表明:炎症性腸病併發大腸癌的機率明顯高於正常人,癌變的發生率約5%,但若病程超過10年、癌變的發生率則高達20%,因此歐美國家特將此病視為癌前狀態。故早期治療炎症性病變及定期複查隨訪結腸鏡是結腸癌預防的重要措施。有關炎症性腸病的早期治療詳見有關章節。

③大腸慢性炎症:血吸蟲病、阿米巴腸病患者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明顯高於正常人群,有報道1193例流行區的大腸癌病理標本中,合併血吸蟲病的合併率是10.8%,1974年浙江省報道在血吸蟲病流行區進行大腸癌普查,其患病率為44.19/10萬,遠比非流行區高。但癌變機制不十分清楚,但血吸蟲病併發大腸癌具有分化程度較好、惡性度低、發病年齡較早(平均年齡38.15)的特點。因此,對大腸慢性炎症及血吸蟲病應儘早徹底治療,以防大腸癌的發生,血吸蟲病的詳細治療措施見有關章節。

2.二級預防大腸癌的診斷近年來雖然根據病史、體徵、X線和結腸鏡及組織學檢查等已具有一整套診斷方法,但多數病例的診斷仍嫌偏晚,早期診斷率不高,等到發現已經擴散到腸道外,如果腫瘤已侵犯淋巴結,5年生存率減至25%,如果已有內臟轉移,如肝、肺,5年生存率只有5%,相反如果在腫瘤僅僅限於黏膜層時就予以治療則存活率可達100%。

其實相信大家都知道說的好不如做得好,我們只有積極的行動起來,然後才能夠去預防大腸癌這個疾病,相信只要我們能夠下定決心,下定信心,去積極地做好上述的預防措施,才能夠更好的保護好我們的身體,更好地避免大腸癌這個疾病侵襲我們的健康。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