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青少年的網路孤獨症

網路虛擬性易引發青少年學生人際關係障礙和多種情感問題。心理學家榮格說:”生活在現實世界的人們戴著各種各樣的人格面具,人格面具的作用是在於給人一個很好的公開展示的一面,以便得到社會的承認,它保證了我們能夠與人甚至是我們並不喜歡的人的和睦相處。”沉湎於網路裡的人們,由於網路交往的虛擬性,往往會撕去”人格面具”,這樣就與現實社會的需求形成一個巨大的心理反差。網路給青少年學生帶來各種人際關係障礙和情感問題,主要有網路孤獨症、人際信任危機和網戀網婚等。網路孤獨症是指過分關注人機對話,淡化了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交往,原離周圍夥伴,變得越來越孤僻。美國的一項調查表明,每週上網一小時,會有40百分之的人孤獨程度增加20百分之。我國的相關調查也顯示,在上網的青少年學生中,有20百分之的人有情緒低落和孤獨感,12百分之的人與家人、朋友疏遠。

“網路上癮症”、“網路孤獨症”等網路傳播人伴生品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構成危害與威脅。

電腦空間到處都是新鮮的事物,而且在不斷地增加著。因此對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少年有著無限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往往會導致青少年對網路的極度迷戀。男性大學生是網迷的中堅力量,由於他們心理素質不強,自制能力相對較弱,所以成為網路性心理障礙的多發群體。患者因為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將網路世界當作現實生活,脫離時代,與他人沒有共同語言,從而出現孤獨不安、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自我評價降低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有自殺意念和行為。

醫學上把這種症狀叫作“網際網路成癮綜合徵”。有研究顯示,長時間上網會使大腦中的化學物多巴胺水平升高,這種化學物質令患者呈現短時間的高度興奮,沉溺於網路的虛擬世界不能自拔,但之後的頹廢感和沮喪卻較前更為嚴重。時間一長,這些影響就會帶來一系列複雜的生理和生物化學變化。患者初期只是表現為網路的精神依賴,渴望上網衝浪、玩遊戲,之後就很容易發展為身體上的依賴,出現食慾不振、焦躁不安等,甚至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等各種疾患,需要接受深度的心理輔導。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