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又稱“震顫麻痺”,由最早研究該病的英國醫生詹姆•帕金森的姓氏命名,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以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其實和路易小體形成為特徵。臨床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動作緩慢、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雜誌上的報告顯示65歲以上的中國人帕金森患病率男性為1.7%,女性為1.6%,而以美國2000年人口標準換算進行國際間比較,這一患病率則達到2.1%。帕金森患者我國約有500萬,在55歲以上的人群中約有2%的人患有此病。病與遺傳、環境、年齡等因素有關,但病因未明。

1、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

  (1)臨床表現: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歲後發病,偶有20多歲發病者。起病多較隱襲,呈緩慢發展,逐漸加重。主要表現為:震顫(常為首發症狀)、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口、咽、顎肌運動障礙。

  (2)輔助檢查:採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可檢測到腦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顱腦ct可有腦溝增寬、腦室擴大。

  (3)排除腦炎、腦血管病、中毒、外傷等引發的帕金森氏綜合症,並與癔症性、緊張性、老年性震顫相鑑別。

  主要根據典型的症狀來做出診斷,有時鑑別困難要藉助輔助檢查。

2、鑑別診斷

  主要與帕金森綜合徵和特發性震顫、良性震顫相鑑別。

  (1)腦炎後帕金森綜合徵:

  (2)肝豆狀核變性:

  (3)特發性震顫:

  (4)進行性核上性麻痺:

  (5)shy_drager綜合徵:

  (6)藥物性帕金森氏綜合徵:

  (7)良性震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