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病人怎麼會預報天氣
患有關節炎的病人中,約有90%的人因自己關節出現疼痛,或疼痛加重而知道將要有颳風、下雨、下雪、寒潮來臨等天氣變化。嘿!病變關節竟成了能釋出“天氣預報”的“氣象臺”!
曾有學者在寒冷的環境中,對健康人和關節炎病人進行過一系列研究,證實關節炎病人對寒冷較為敏感。如健康人和關節炎病人同在短時間內從30℃降到15℃的寒冷環境中,健康人可出現關節痛;若降溫幅度小、時間長,則健康人不出現疼痛,而關節炎病人會出現關節痛症狀。關節炎病人在寒冷環境中,面板溫度下降要比健康人慢,當進入溫暖環境時,面板溫度上升也較健康人慢。這是因為,病人的周圍血管收縮和擴張時間延長,且收縮、擴張得不充分。因此,在突然寒冷時,病人往往會發生關節痛。同時,寒冷還可使關節的滑液黏度增加,關節活動時也
就增加了阻力。
在陰雨連綿的天氣,常常會有氣溫下降;氣壓降低、溼度增高的現象,這三種因素就是造成關節炎病人區域性疼痛加重的主要原因,其中溼度的改變起著主要作用。因為陰雨天比較寒冷和潮溼,當人體受到寒冷時,首先作用於面板冷覺感受器,然後透過神經反射傳導到大腦中樞,繼而使面板、肌肉和小血管發生收縮,血管中的血液流動變慢,面板上就會出現“雞皮疙瘩”,醫學上叫做“立毛肌收縮”,這樣就會使人體對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區域性症狀也隨之加重。此外,溼度的改變對關節周圍組織的影響很大,它可使血管擴張,關節囊充血,這種變化在天氣轉變時也是症狀加重的原因。另外,潮溼能使熱的傳導增快20倍,當人身上的衣服被雨淋溼後,身體熱量向外發散就會快得多。由於寒冷對身體的人侵加快,因此人就容易受涼得病。若是關節炎病人,則關節疼痛就容易發作。:有學者觀察到,若當,日的平均氣溫與隔日的平均氣溫比較;”升高或降低3℃以上;連日氣壓變化升高或降低10毫巴以上,逐日相對溼度上下變化大於10%,關節痛病人發病就會明顯增加。 有的學者則認為:人體的細胞內外有著正負電荷的電位差,正常人始終保持著相對平衡。在大氣流中,由於帶正負電荷的大氣分子不同而互相吸引撞擊,產生了電磁波。大氣分子中的電磁波不斷地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傳導,天氣變化時發生的異常電磁波,引起人體細胞正負電荷的電位變化,從而破壞了體內的相對平衡。關節炎病人受到氣溫、氣壓、溼度變化的影響,將導致體內細胞充血、水腫及炎性物質的滲出,組織微迴圈發生改變,末梢神經受到物理和化學性刺激,關節就會出現疼痛,原來關節疼痛的人則疼痛加重。
為什麼在天寒地凍的隆冬,關節炎病人感覺反而不那麼敏感呢?這是因為,冬天雖然寒冷,但是天氣乾燥,溼度不一定高。
衣服穿得又較多,寒氣入侵比較慢,因此有不少病人在冬天關節炎症狀不一定會加重。
另外,天氣變化僅僅是促使發病的一個條件,只要人的機能正常,可以不出現關節疼痛。因此,在天氣變化時,關節炎病人也並非一定會出現關節疼痛,原來關節疼痛者疼痛不一定會加重。
―關節炎病人,一旦聽到氣象預報有突然降溫或陰雨的訊息,就應及時作好保暖等預防工作,以減少或減輕關節疼痛的發生,避免自身的“氣象臺”發出“天氣預報”。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