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慢性結腸炎

慢性結腸炎起病緩慢,可持續不緩解或活動與靜止交替呈慢性反應。患者可出現便秘或洩瀉症狀,有排便次數增多、排便困難,便下大量粘液或帶血,時有裡急後重現象,伴隨左下腹疼痛,呈隱隱作痛,體重下降,消瘦,精神不振。在常規治療用藥後症狀可得到緩解,症狀減輕,停藥後容易復發。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多發性疾病,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症狀為左下腹疼、腹瀉、裡急後重、時便下沾液、便秘或洩瀉交替性發生、時好時壞,纏綿下斷、反覆發作。它是指直腸結腸因各種致病原因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通常根據致病原因分為特異性,即有明顯原因的結腸炎,和非特異性即致病原因不明的結腸炎。特異性結腸炎常見的有痢疾、結腸結核、阿米巴痢疾、放射性直腸炎等,非特異性結腸炎有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等。而臨床所稱的慢性結腸炎多指非特異性的。

慢性結腸炎必須透過內窺鏡檢查才能明確炎症的不同範圍和病變的程度,從而明確診斷。透過病理檢查和連續定期的內窺鏡追蹤檢查後,不斷調整治療方案,才能使結腸炎得到合理的有效治療。所以慢性結腸炎的診斷較為複雜,常常要進行反覆排除性檢查才能正確診斷。慢性結腸炎的診斷包括臨床型別、嚴重程度、病變範圍及病程的階段。明確的診斷對正確的治療意義重大。

慢性結腸炎的病人可出現腹痛、腹瀉、便頻、裡急後重、粘液血便、膿血便,發熱及體重減輕等一系列症狀,該病可呈急性發作也可呈慢性遷延性發作,長期慢性結腸炎可導致貧血、營養不良。

慢性結腸炎透過內窺鏡檢查分為急性活動期、慢性活動期、緩解期及痊癒期或靜止期。根據病情發展特點又分為初發型,即首次發生的疾病,有輕重兩種;暴發型,即突然發作,伴有高熱、大出血、毒血癥,嚴重時可出現中毒性巨結腸,導至死亡;慢性持續型,此型較多見,腸道內炎性病變長期外於慢性活動期改變,病人因長期慢性消耗出現貧血、體重下降;慢性間歇型者,病情遷延,但中間可間歇數週、數年不發作,有時被誤認為慢性結腸炎及大腸炎性息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