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氣湯 - 方劑

桃核承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理血剂。具有逐瘀泻热之功效。主治下焦蓄血证。症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附件炎、肠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脑出血等属瘀热互结下焦者。

  • 名称:桃核承气汤
  • 出处:《伤寒论》
  • 分类:理血剂-活血祛瘀剂
  • 功用:逐瘀泻热
  • 主治:下焦蓄血证

歌訣

桃核承氣五般施,甘草硝黃並桂枝;淤熱互結小腹脹,蓄血如狂最相宜。

組成

桃仁去皮尖五十個(12g)、大黃四兩(12g)、桂枝去皮二兩(6g)、甘草炙二兩(12g)、芒硝二兩(6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前4味,芒硝沖服。2、古代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功用

逐瘀瀉熱。

主治

下焦蓄血證。少腹急結,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則煩躁譫語,至夜發熱;以及血瘀經閉,痛經,脈沉實而澀者。

方義

證屬瘀熱互結下焦,治當因勢利導,逐瘀瀉熱,以祛除下焦之蓄血。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黃苦寒,下瘀瀉熱。二者合用,瘀熱並治,共為君藥。芒硝鹹苦寒,瀉熱軟堅,助大黃下瘀瀉熱;桂枝辛甘溫,通行血脈,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黃寒涼凝血之弊,共為臣藥。桂枝與硝、黃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黃則溫通而不助熱;硝、黃得桂枝則寒下又不涼遏。炙甘草護胃安中,並緩諸藥之峻烈,為佐使藥。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共奏破血下瘀瀉熱之功。服後“微利”,使蓄血除,瘀熱清,而邪有出路,諸症自平。

運用

1、本方為治療瘀熱互結,下焦蓄血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少腹急結,小便自利,脈沉實或澀為辨證要點。2、本方常用於急性盆腔炎、胎盤滯留、附件炎、腸梗阻、子宮內膜異位症、急性腦出血等屬瘀熱互結下焦者。

加減化裁

後世對本方的運用有所發展,不論何處的瘀血證,只要具備瘀熱互結這一基本病機,均可加減使用。對於婦人血瘀經閉、痛經以及惡露不下等症,常配合四物湯同用;如兼氣滯者,酌加香附、烏藥、枳實、青皮、木香等以理氣止痛。對跌打損傷,瘀血停留,疼痛不已者,加赤芍、當歸尾、紅花、蘇木、三七等以活血祛瘀止痛。對於火旺而血鬱於上之吐血、衄血,可以本方釜底抽薪,引血下行,並可酌加生地、丹皮、梔子等以清熱涼血。

使用注意

表證未解者,當先解表,而後用本方。因本方為破血下瘀之劑,故孕婦禁用。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下瘀血湯、大黃蟄蟲丸及桃核承氣湯均以大黃、桃仁為主藥,都有破血下瘀之功用,均治瘀血留滯的病證。但下瘀血湯主治產婦因“幹血著於臍下”致腹痛拒按,按之有塊,以及血瘀所致經水不利者,故配蟲,專以攻下血瘀為用;大黃䗪蟲丸則主治五勞虛極,幹血內停,形體贏瘦,肌膚甲錯者,故又加水蛭、虻蟲及地黃、芍藥、甘草等,破瘀之力增,並微有補益之功;桃核承氣湯適用於瘀熱互結下焦所致之少腹急結、至夜發熱、經閉等症,故復佐桂枝溫通血脈,並使全方涼而不鬱。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2、方論選錄柯琴《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卷下:“若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乃太陽隨經之陽熱瘀於裡,致氣留不行,是氣先病也。氣者血之用,氣行則血濡,氣結則血蓄,氣壅不濡,是血亦病矣。小腹者,膀胱所居也,外鄰衝脈,內鄰於肝。陽氣結而不化,則陰血蓄而不行,故少腹急結;氣血交併,則魂魄不藏,故其人如狂。治病必求其本,氣留不行,故君大黃之走而不守者,以行其逆氣;甘草之甘平者,以調和其正氣;血結而不行,故用芒硝之鹹以軟之;桂枝之辛以散之;桃仁之苦以洩之。氣行血濡,則小腹自舒,神氣自安矣。此又承氣之變劑也。此方治女子月事不調,先期作痛,與經閉不行者最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