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的併發症有哪些?

關節脫位是生活中就比較容易出現的疾病,都是一些外在的因素引起的關節脫位。關節脫位了了也是很痛苦的。雖然看上去不是多嚴重的疾病。可是一般護理不當也會引起很多併發症。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所謂的併發症有哪些?該怎麼護理?

關節脫位的併發症按時間性質分為早期、晚期兩大類:

(一)早期併發症

1.骨折是脫位常見的併發症,多發生在關節的附近,或脫位關節的本身,亦有少數發生在脫位的同一肢體。如肩關節脫位併發肱骨大結節骨折,肩胛盂骨折,肱骨解剖頸及外科頸骨折,肱骨幹骨折等。

2.神經損傷雖屬脫位少見的併發症,一旦發生,則給脫位的恢復及預後造成不良結果。如髖脫位併發坐骨神經損傷,膝關節脫位併發腓總神經損傷等。

3.血管損傷是脫位併發症中少見的一種,若發生大的血管損傷,腫脹迅速,病人很快休克,因而必須採取緊急措施,不能拖延。

4.開放性脫位亦屬少見,如有發生,會給脫位關節造成感染機會,關節感染後則預後不良。

(二)晚期併發症

1.骨的缺血性壞死由於關節脫位後損傷了關節囊、韌帶或有關肌肉,使骨的供血受到影響,久之則可出現骨因缺乏血液供應而發生壞死,引起永續性關節疼痛。

2.骨化性肌炎對骨化性肌炎的產生機理多數人認為是由於損傷了骨膜,骨膜內的骨細胞遊離於關節周圍的血腫中,在血腫中進行骨化。

3.關節僵硬由於脫位當時嚴重損傷了關節軟骨面、關節囊或併發骨折。而後關節面骨性癒合者稱為骨性僵凝、關節內僵凝和完全僵凝。關節囊和韌帶的疤痕攣縮或相互粘連者稱為關節外僵凝和不全僵凝,常見的有肘關節、踝關節、肩關節、膝關節。

4.習慣性脫住關節復位後過早使用關節,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或關節盂的軟骨損傷未能得到很好恢復,致使關節鬆動,筋膜鬆弛,引起關節不穩,偶有小傷,則引起脫位。

5.創傷性關節炎多發生在脫位時關節軟骨面受到損傷,造成關節面不平的脫位者。如為下肢,則在負重或活動對關節面受到磨擦、擠壓等外力作用,引起關節面的不斷損傷。久之,則關節負重時痛,過累時加重,休息後疼痛減輕,x線片出現骨贅等。

肘關節由肱骨、尺骨和橈骨組成,主要功能為彎曲和伸直動作。跌倒時上肢外展,手掌著地,衝力迫使尺骨的鷹嘴穿破關節囊和韌帶而向後脫位。衝力較大時,常伴有肱骨內上髁撕脫性骨折。此病產生後,除有外傷史和疼痛外,可見到肘部腫脹、半屈曲狀畸形,且肘部向後突起。正常人肘關節伸直時尺骨鷹嘴與脹骨內上踝、外上髁三點成一直線,屈肘後此三點成一等邊三角形。而脫位後此三點關係改變肘關節伸屈功能完全喪失。

肘關節脫位後,應請醫生給予復位,復位後將肘關節屈至90度,用三角巾或繃帶懸吊胸前,或用長臂石膏託外固定。2~3周後去除外固定,繼以積極的功能鍛鍊,以恢復肘關節的功能。

肘關節脫位應該做哪些檢查

肘關節脫位佔全身四大關節脫位總數的一半。構成肘關節的肱骨下端呈內外寬厚,前後薄扁。側方有堅強的韌帶保護,關節囊前後部相當薄弱。肘關節的運動,主要為屈伸。尺骨冠狀突較鷹嘴突小。因此對抗尺骨向後移動的能力要比對抗向前移動的能力差。所以肱關節後脫位遠比其它方向的脫位較為常見。新鮮脫位經早期正確診斷及適當處理後,不會遺有明顯的功能障礙。如早期未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理,則可能導致晚期嚴重的功能障礙。此時無論何種精心治療,都難以恢復正常功能,而僅僅是得到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而已。

以下為大家介紹一些關於關節脫位的護理方法還有併發症都有什麼?大家可以多瞭解多學習下。希望我們的回答我對您的病情有所幫助。我希望在我們生活中多注意一些意外傷害。遠離,關節脫位等疾病。讓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