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多數與頸椎有關

本報訊頭痛發病率極高,其中有一類頭痛與頸神經受刺激有關,發生率很高,且頭痛持續時間長,治療困難,曾一度形成了“病人頭痛,醫生也頭痛”的局面。

寶豐縣44歲的吳老師患頭痛已經6年,每年都要發作幾次,發作時頭脹痛、視物不清、頸肩背痛、不能工作,曾到北京、
鄭州等地大醫院求治,醫藥費花了十幾萬元。2006年6月,她慕名到新華區醫院求治,診斷為頸源性頭痛,經微創介入治療20余天痊癒出院,至今未再復發,吳女士說:“當時真不想活了,沒想到在新華區醫院治好了,是這裡的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啊。”

該院疼痛一科主任張成發告訴記者:“頸椎退行性病變和肌肉痙攣是頸源性頭痛的直接原因,它的表現主要是頭枕部、頂部、額部或眼眶區鈍痛、痠痛,頸部疼痛、僵硬、壓痛,發病年齡多在20歲至60歲之間,以公務員、教師等長期伏案工作者居多。隨著辦公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節奏的加快,發病率逐年增加,發病年齡提前。我曾診治許多青少年患者,最小的年僅9歲。”

張主任說,這類患者的疼痛,主要是早期多有枕部、耳後部、耳下部不適感,後轉為悶脹、痠痛,逐漸出現疼痛,可擴充套件到前額、枕部、頂部、頸部,有的可同時出現雙肩、背、上肢疼痛,遇寒冷、情緒激動可誘發疼痛加重。有一女性患者稱,她的頭被疼痛包住了,就像被鉗子夾住了一樣。

據瞭解,這類疼痛的治療原則早期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急性發作時,休息很重要,可以放鬆頸、肩部肌肉,減輕精神緊張,區域性按摩,頸椎牽引,物理治療,口服消炎鎮痛藥物。另外,要保持良好的睡眠體位和工作體位,枕頭不要太高,頭頸部保持自然後仰體位。頸椎病灶注射,主要消除炎症,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特殊情況可線上引導下進行注射治療,同時進行痛點注射,只要診斷明確,注射部位準確,一般3至6次即可治癒。頑固性疼痛可考慮微創介入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