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精神心理因素如何導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我們知道喜怒哀樂與人的胃腸功能關係很大。中醫學認為思、悲、憂、怒與人的脾胃關係最為密切。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為萬物之靈,喜怒哀樂本是人之常情。然而不良情緒太強,持續時間太久,則會成為人體重要的致病因素。

西醫學認為,精神心理因素的變化可以導致胃腸道分泌、運動和血管的改變。過去十數年的研究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伴有焦慮和抑鬱症狀,且目前研究發現,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焦慮抑鬱狀態比消化性潰瘍患者更為明顯,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純屬功能性異常,發病率之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有的學者認為,可以將功能性消化不良稱為“神經質樣的消化不良”nervous dyspepsia)。國內外研究都發現,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焦慮抑鬱狀態十分常見,兩者之間有密切的聯絡,與我國傳統中醫七情致病,在某種程度上不謀而合。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常玉英

一般認為,應激反應是從心理到生理的逐漸變化,有害於健康。急性應激可以改變健康人的胃腸道動力,導致消化道症狀。早期研究中樞性的急性應激刺激可以明顯抑制胃的收縮。也就是中醫所講“情志不達,胃脘脹滿”。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實驗性應激有正常的自主神經和體液反應,雖然說應激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病理生理機制尚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地是中樞神經系統與腸道神經系統之間的依賴是建立在神經體液基礎之上的。根據腦-腸軸的概念,這種應激改變發生於整個神經反射的任何環節,有可能是從中樞神經系統水平透過神經體液因素產生消化道症狀,也可能是先有消化道症狀繼而反饋到中樞,或者這種刺激同時作用於末梢和中樞的兩個環節。

應激形成的焦慮抑鬱可能成為整個反饋系統中的主要組成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事件發生頻率遠遠高於正常人,特別是負性事件,如家庭成員患病、傷亡、離婚、失業、工作壓力等,提高應激事件的承受能力將降低個性異常和消化不良症狀的發生頻率。持續緊張的刺激可使胃排空減低,減少胃分泌,但緊張因素一旦撤除,則胃分泌增加,“胃口”也就開啟。

功能性消化不良還與環境、遺傳、生活習慣等非胃源性的因素有關。

目前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多種因素作用於不同水平上的胃腸道功能性疾病,表現為胃腸動力障礙和內臟高敏,其中動力障礙可能有胃電活動異常的生理基礎,慢性胃炎或HP相關性慢性胃炎可能在某些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發病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響,導致臨床表現千差萬別,各不相同。

綜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生可能與神經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保持良好心態,是保持健康的關鍵所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