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腸綜合徵患者的護理有哪些

短腸綜合徵由於小腸的廣泛切除,小腸消化、吸收面積減小,殘餘腸道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物質,會導致整個機體處於營養不足、水電解質紊亂的狀況,短腸綜合徵患者多不能正常飲食,有些透過積極恰當的腸康復治療後可恢復經口飲食,但有些則需終生依賴腸外營養,所以短腸綜合徵患者的護理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疾病護理

1、疾病知識宣教

患者從未得過短腸綜合徵,也未接受過該病相關方面的知識教育,需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正確面對疾病,向其解釋治療上的重要性,讓其積極配合醫療工作。

2、觀察是否有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觀察記錄病人嘔吐、腹瀉的次數、量,並監測血壓、脈搏、呼吸,詳細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特別是尿量,必要時記錄每小時尿量、尿比重。定期複查病人血清鉀、鈉、氯、鈣、鎂等水平,協助醫師及時追蹤結果,以便及時調整用藥方案。

3、面板護理

短腸綜合徵患者因長期禁食、臥床、潮溼刺激,營養吸收障礙、消瘦、水腫,腹瀉頻繁,肛周、外陰面板不能保持乾燥,存在面板完整性受損的危險。主要表現:肛周、外陰面板紅腫、糜爛,肩胛骨、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面板破損,甚至有褥瘡形成。指導病人/家屬正確使用便盆、協助翻身的方法,如每次坐便盆時間不宜太長、不使用破損的便盆、翻身時防止拖拉等動作,囑病人穿寬鬆、純棉布的病服,避免穿緊身的彈力內衣,保護水腫的手、足面板,防止張力高的水腫面板破損。

4、營養支援途徑的維護

腸內營養使用過程中需做好管道固定工作,防止脫落;定時沖洗管道防止堵塞。腸外營養使用時需控制輸入腸外營養液的速度,起始及終末階段速度較慢,防止高血糖及低血糖的發生;為病人選擇合適的靜脈,保持輸液通暢,最好採取中心靜脈置管或留置針,保護周圍靜脈;執行各種治療、護理、換藥時均應洗手並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中心靜脈穿刺點每天換藥並注意觀察區域性是否有紅、腫等異常;腸外營養液應現配現用,配藥後不能馬上輸用則置於4℃冰箱內,24小時內有效;腸外營養輸注管道禁止輸入其他藥物或輸血、測cvp;如疑有與管道有關的感染髮生,應及時拔管,使用新的置管,並將疑有汙染的管道做培養、藥敏試驗。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