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頭癬的特點和防治建議

須癬毛癬菌、紅色毛癬菌、紫色毛癬菌、斷髮毛癬菌、疣狀毛癬菌。二、傳播途徑

70年代以前,我國頭癬的傳播途徑主要是與患者密切接觸、同床共枕和由患者使用過的理髮工具、衣帽、圍巾等傳染而致。70年代以後,由於人們生活、居住條件的改善,衛生知識的普及和獨生子女增多等原因,由貓、狗等動物傳播病原菌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據作者調查,頭癬患者70百分之以上都有明確的貓狗接觸史。1991年前後,養貓、狗的風氣盛行,1990年9月至1991年12月空軍總醫院共診治189例頭癬患者,佔面板科門診患者的0.23百分之。1992年以後,經過一定的宣傳教育,政府對家庭養狗做了較嚴格的限制,養貓、狗的人減少,頭癬患者人數也明顯下降,1992年至1995年共診治95例頭癬,但1996年又有所回升,共診治頭癬67例,值得警惕。

臨床特點。

1、從頭癬的分類來看,危害較重的黃癬和黑癬所佔比例明顯下降,而白癬卻明顯上升。2、損害數目少、表現單一、症狀輕。3、繼發膿癬的比例增高,究其原因有:犬小孢子菌和須癬毛癬菌為親動物型菌,侵犯人以後,容易產生較激烈的炎症反應。在作者統計的259例膿癬中,該二菌所佔比例為85百分之,紅色毛癬菌佔12.7百分之,三菌共佔97.7百分之,其它比較少見的是鐵鏽色小孢子菌、紫色毛癬菌、斷髮毛癬菌、豬小孢子菌、疣狀毛癬菌等。4、區域性處理不當,外用膚輕鬆、皮炎平、去炎松等含皮質類固醇激素藥後最易誘發膿癬。5、患者大部分為獨生子女,成人罕見。

實踐證明,以前應用的五字方針“剃、洗、服、搽、煮”綜合治療措施在當前頭癬防治中仍需強調應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