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性核變性的病狀及治療

  肝豆狀核變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稱威爾遜氏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 由wilson首先報道和描述,是一種遺傳性銅代謝障礙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節為主的腦部變性疾病。臨床上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椎體外系症狀、肝硬化、精神症狀、腎功能損害及角膜色素環k-f環。

  什麼原因引起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本病銅代謝障礙的具體表現有:血清總銅量和銅藍蛋白減少而疏鬆結合部分的銅量增多,肝臟排洩銅到膽汁的量減少,尿銅排洩量增加,許多器官和組織中有過量的銅沉積尤以肝、腦、角膜、腎等處為明顯。過度沉積的銅可損害這些器官的組織結構和功能而致病。

  肝豆狀核變性銅代謝障礙的機制銅作為輔基參與多種重要生物酶的合成。正常人從腸道吸收入血的銅大部分先與白蛋白疏鬆結合,然後進入肝細胞。在肝細胞中,銅經p型銅轉運atp酶轉運到golgi體,再與α2球蛋白牢固結合成銅藍蛋白,然後分泌到血液中。迴圈中的銅90%-95%結合在銅藍蛋白上。70%的銅藍蛋白存在於血漿中,其餘部分存在組織中。多餘的銅主要以銅藍蛋白的形式從膽汁排出體外。此病患者由於p型銅轉運atp酶缺陷,造成肝細胞不能將銅轉運到golgi體合成銅藍蛋白,過量銅在肝細胞聚集造成肝細胞壞死,其所含的銅進入血液,然後沉積在腦、腎、角膜等肝外組織而致病。

  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有什麼症狀本病大多在10~25歲間出現症狀,男稍多於女,同胞中常有同病患者。一般病起緩漸,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症狀為:

  一、神經系統症狀:常以細微的震顫、輕微的言語不清或動作緩慢為其首發症狀,以後逐漸加重並相繼出現新的症狀。典型者以錐體外系症狀為主,表現為四肢肌張力強直性增高,運動緩慢,面具樣臉,語言低沉含糊,流涎,咀嚼和吞嚥常有困難。不自主動作以震顫最多見,常在活動時明顯,嚴重者除肢體外頭部及軀幹均可波及、此外也可有扭轉痙攣、舞蹈樣動作和手足徐動症等。精神症狀以情感不穩和智慧障礙較多見,嚴重者面無表情,口常張開、智力衰退。少數可有腱反射亢進和錐體束徵,有的可出現癲癇樣發作。

  二、肝臟症狀:兒童期患者常以肝病為首發症狀,成人患者可追索到“肝炎”病史。肝臟腫大,質較硬而有觸痛,肝臟損害逐漸加重可出現肝硬化症狀,脾臟腫大,脾功亢進,腹水,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及肝昏迷等。

  三、角膜色素環:角膜邊緣可見寬約2~3mm左右的棕黃或綠褐***素環,用裂隙燈檢查可見細微的色素顆粒沉積,為本病重要體徵,一般於7歲之後可見。

  四、腎臟損害:因腎小管尤其是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受損,可出現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尿酸尿及腎性佝僂病等。

  五、溶血。可與其它症狀同時存在或單獨發生,由於銅向血液內釋放過多損傷紅細胞而發生溶血。

  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需要做哪些檢查1.血銅檢查。血清銅總量降低。

  2.尿液檢查。尿銅排出量增高。青黴胺負荷試驗有助於診斷,尤適於症狀前期及早期病人的檢出。

  3.肝功能異常,貧血,白血球及血小板減少。

  4.顱腦ct檢查,雙側豆狀核區可見異常低密度影,尾狀核頭部、小腦齒狀核部位及腦幹內也可有密度減低區,大腦皮層和小腦可示萎縮性改變。

  5.腦電圖異常。

  6.組織微量銅測定。

  一、血清銅藍蛋白可用酶法或免疫化學法檢查,正常值1.3~2.6μmol/l(20~40mg/dl)。在僅有肝臟損傷表現的患者中,85%低於1.3μmol/l,但銅藍蛋白降低本身不是wilson病的一診斷指標。雜合子血清銅藍蛋白水平低下,25%患慢性活動性肝炎者血清銅藍蛋白低下,15%wilson病伴嚴重慢性活動性肝病者血清銅藍蛋白正常。

  二、非銅藍蛋白血清銅正常人與白蛋白和氨基酸結合的銅為15~20μg/l,未經治療的wilson病患者血清該類銅含量可達500μg/l,但其他肝、膽病變也可升高,因而診斷價值不大。

  三、尿銅正常人<40μg/24h,∑諍蠡蠐辛俅脖硐值wilson病可達100μg/24h以上;⑵諢頰吲加性鮒粒1000μg/24h者。但是,其他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膽汁淤積包括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也可升高,因而診斷價值不大,但可用作隨診d-青黴胺治療效果的一指標。

  四、肝銅正常含量為15~55μg/g乾重,未經治療的wilson病達250~3000μg/g乾重,<250μg/g乾重者可除外wilson病。但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肝外膽管阻塞、膽管閉鎖、肝內膽汁淤積或其他膽道疾病均可致肝銅增高,因而肝銅增高本身對wilson病診斷價值不大。

  五、放射性核素銅滲入試驗在診斷困難的情況下,如wilson病銅藍蛋白正常,雜合子有基因缺陷,其他疾病伴隨因而有k-f環,肝、尿銅都增加,而又不充許肝穿刺活檢時,可用此試驗。口服“cu 2mg,於1、2、4、24、48h,測血清核素活力,正常人口服後1~2h出現高數,以後下降,隨後用64cu參與銅藍蛋白合成而釋放至血液,在48h內緩慢上升,wilson病時,起始1~2h出現高峰,但下降後,64cu很少或根本不能參與銅藍蛋白合成,因而血清放射活性不再加升。

  如何治療本病可以治療,但無法根治目前大多數醫院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低銅高蛋白飲食。避免食用含銅量高的食物如甲殼類、堅果類、豆類、巧克力、獼猴桃、庫爾勒香梨、動物肝臟、血液等。禁用龜板、鱉甲、珍珠、牡蠣、殭蠶、地龍等高銅藥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