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障礙的危害

  1885年tourette最早報道該病至今,病因及發病機制仍不清楚,目前認為與精神、心理、環境、遺傳、神經遞質代謝異常、中樞神經輕微器質性損傷及性激素功能紊亂有關,近來認為與a族乙型鏈球菌、微小病毒、支原體感染也有一定關係。

  根據症狀持續時間和部位分為短暫性抽動、慢性抽動和抽動穢語綜合症,其中約30%有自愈傾向,50%需要藥物長期治療,另有10%左右將難以控制以至終生患病。

  由此可見,這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慢性疾病,而且往往合併多動症、強迫症、社交障礙、學習困難、情緒障礙、自傷甚至攻擊行為,嚴重影響患兒學習、生活、社會活動,如延誤治療而任期發展,對未來的就業、婚姻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目前首選多巴胺受體阻滯劑如氟***醇、泰必利等,在控制抽動症狀方面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其副作用不可小覷,隨著劑量的增加其副作用日趨明顯,常見的有嗜睡、乏力、頭昏、便秘、心動過速、排尿困難以及嚴重的錐體外系反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