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有什麼樣的發病機理

生化代謝障礙,很早以前,人們就懷疑精神病是起因於毒性物質,並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伴隨著精神藥理學的發展,使精神分裂症的生化發病機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比較有意義的有以下幾種假說。

1、多巴胺假說——近年來研究發現能促使多巴胺釋入突觸間隙,又能使正常人產生一種類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表現,各種抗精神病藥物能拮抗多巴胺敏感的環腺甘酶,阻滯突觸後多巴胺受體,藥物的這種作用與其臨床效價一致,精神分裂症的尾狀核、殼核及伏隔核內有多巴胺受體密度增多,提出精神分裂症的發生與腦內某些部位內多巴受能活動過度有關。但是,這種假說的直接證據尚不足,還存在著缺陷,部分患者的藥物療效不佳,因此不能都用多巴假說來解釋。

2、甲基轉移假說——擬精神病藥物南美仙人掌毒鹼是兒茶胺的3-甲基化產物,二甲基色胺是色胺的氮-甲基衍生物,均能使健康受試者產生類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推測精神分裂症的發生可能與多巴胺或五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過義甲基化,造成體內甲基化毒性產物畜積有關。

3、其它——近年來發現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小板內單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先證者及其未發病的單卵攣生同胞血小板單胺氧化酶活性均降低,認為酶活性改變是個體遺傳易傷性的標誌。提出五羥色胺傳遞障礙假說者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腦液內五羥吲哚醋酸含量低,血內5-ht的合成與降解力降低,提示發症可能與患者腦內5-ht能活性降低有關。有人認為精神分裂症發生可能與腦內多馬胺系統與5-ht系統之間的不平衡有關。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