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苞鴨跖草 - 中藥材

大苞甲跖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鸭跖草CommelinapaludosaBl.的全草。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热淋尿血,鼻衄,血崩,痢疾,咽喉肿痛,丹毒,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

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熱淋尿血,鼻衄,血崩,痢疾,咽喉腫痛,丹毒,癰腫瘡毒,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45g;或搗汁含咽。外用:適量,搗敷。

相關論述

《雲南中藥志》:“行水,清熱,涼血,解毒。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黃疸型肝炎,熱痢,瘧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帶,咽喉腫,癰疽疔瘡。”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陰涼通風乾燥處儲存。防潮,防黴,防蛀。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鴨跖草科鴨跖草屬大苞鴨跖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粗壯草本,高約80cm。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幼枝一側被1條棕色柔毛,後變為無毛。葉互生;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16cm,寬2-4.5cm,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兩面被疏柔毛或短剛毛;葉鞘寬大,長2.5-3cm,寬0.8-1.5cm,邊緣密被棕色長睫毛。總苞片數個在莖頂整合頭狀,下緣合生成扁的漏斗狀,長約2cm;聚傘花序有花3-7,具短梗;萼片3,膜質,披針形,長約5mm;花3,藍色,薄膜質,匙形或倒卵圓形,長5-8mm,寬約4mm,內面2片具爪;雄蕊6,發育雄蕊3,花絲無毛;子房近橢圓形,3室。蒴果倒卵狀三稜形,長約4mm,3瓣裂,每室有1顆種子。種子橢圓形。花期6-8月,果期9-12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10-)1000-2000(-2700)m的溪邊、山谷及山坡林下陰溼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