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的預後、預防和調護!!

一、癲癇的預防
癲癇為臨床難治的慢性疾病之一,本病的患者不僅從事的職業受到限制,而且癲癇持續狀態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本病病因多種多樣,臨床表現紛繁複雜,部分病人病程較長,在臨床治療時,因服用藥物的時間較長,且許多藥物的毒副作用較大,也給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病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1.預防癲癇的發生應從胎兒時期做起。注意妊娠保健,妊娠期孕婦要注意以下五點:一要避免精神刺激,心情開朗;二要慎防各種細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對胎兒的影響;三要活動適當,勞逸結合;四要飲食適宜,勿偏食,勿過食辛辣、酸、鹹、油膩厚味;五要防治慢性疾病,增強體質。
2.新生兒產傷是癲癇發病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所以防止分娩意外,避免產傷,對預防癲癇的發病有重要意義。要求孕婦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實行醫院分娩,及時處理難產和生產時的其他異常,以減少新生兒產傷。
3.嚴防頭顱外傷,顱腦外傷是致癇的重要原因。防止顱腦外傷即可減少因外傷引起的癲癇的發生。
4.要對可能誘發癲癇的疾病或因素加以控制,如積極治療各類驚厥、腦炎和腦膜炎及其他顱內感染性疾病、腦血管疾病、營養代謝性疾病等,防止有害物質(一氧化碳、鉛等)對身體的侵害,慎用中樞性鎮靜類藥物等。
5.對於已經發生過癲癇的患者要加強休止期的治療,對於能活動的病人,要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增強病人體質,防止癲癇反覆。
6.癲癇患者要起居有節、生活規律,避免過勞,適當參加活動,保證充足的睡眠。在發作間歇期要特別保持愉快的精神、樂觀的情緒,注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醫務人員要熱情、誠懇、耐心、細緻的開導,使之消除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意識和信心。其次,應爭取家庭成員、社會和病友的協同配合,在工作上、生活上、精神上給予關心、照顧、安慰,確保精神愉快,心情舒暢。
7.飲食療法
(1)適當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但須保證有足夠的熱量;酸性食物能抑制癲癇的發作;保持維生素b6的攝入有利於神經遞質的合成。
(2)凡能興奮神經和有刺激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雄雞、鯉魚、春筍等“發物”均不宜食用,忌菸、酒、咖啡等辛辣食品,以防誘發癲癇。
(3)可適當多進甜食,現代有研究認為,部分患者易於飢餓時發作,可能與血糖濃度低,而興奮神經灶增高有關。
(4)日常食物可選用乳製品、酪製品、植物油或適量的動物油脂、動物內臟、禽蛋、海帶、蝦皮、牡蠣肉、帶魚以及新鮮蔬菜等。
8.音樂對癲癇的作用
科學家表示,莫扎特的樂曲對癲癇症有輔助療效,可減少癲癇發作次數。英國皇家內科學院的音樂療法專家詹金斯教授指出,其他人的音樂很可能也會觸發“莫扎特樂曲效應”。詹金斯教授對傳媒說,莫扎特和巴赫的音樂有類似的結構。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讓癲癇患者聽十分鐘莫扎特的奏鳴曲作品第448號,結果發現患者聽完音樂後,其剪紙和摺疊等涉及空間感的技能有所長進。同時,對老鼠進行的實驗也顯示,聽了莫扎特奏鳴曲作品第448號的老鼠,走迷宮的速度比沒有聽音樂的同伴快。在另外一些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兒童先學半年鍵盤樂器,學習演奏一些簡單的曲子,其中包括莫扎特的作品。這些兒童在學校的考試成績超於那些大部分時間花在玩計算機的小朋友。

二、癲癇的調護
1.一般護理
(1)病室宜寬敞安靜,擺設簡單,物品靠邊,病床要加床擋等保護裝置,以免患者突然發作時碰傷或從床上跌落,護理人員要經常巡視病人,嚴格觀察病情變化,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2)發作頻繁者需有專人看護,要限制其活動,以多休息為宜;不能登高、騎腳踏車,也不能讓患者獨自外出,更不能到池塘、水邊,以防發生意外。
(3)本病纏綿難愈,往往使患者悲觀失望,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更增病勢,故應加強精神護理。多與患者進行交流,讓患者瞭解病情的具體情況,以便配合治療,同時要求患者家屬在精神上、生活上給予其關懷和照顧,以防患者因情緒變動而誘發癲癇的發作。
(4)誘發癲癇的因素很多,如感冒、驚恐、飲食不當、天氣劇變、強烈刺激(聲、光等)。因此,要儘量保護患者免受上述因素影響。使患者生活規律,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暴飲暴食,不過度勞累,不看驚險電影,注意增減衣服,慎防感冒。
2.發作時的護理
(1)發作時,立即讓病人平臥,頭側向一邊,解開衣領,將壓舌板纏上多層紗布,塞入上下臼齒中,以防病人自己將舌咬傷,牙關緊閉者,要用開口器將其緩緩撐開。切勿強行硬撬,及時除去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吸入造成吸入性肺炎。
(2)發作時要防止碰傷、咬傷,但不可強按病人,以免骨折,護理人員必須在病人身旁,隨時觀察護理。
(3)針刺或指掐人中、十宣、湧泉等穴,可使病人停止發作或縮短髮作時間。
(4)有的病人以奔跑、旋轉或打人毀物等精神症狀為主,有的病人在朦朧狀態,可造成對他人的傷害。對這類病人,要加強管理,並按相應的症狀護理,同時也要採取保護自己的措施,以防被病人誤傷。
(5)發作停止後,應讓病人安靜,不要隨便打擾,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給予清淡飲食,勿讓患者激動,以防再次發生癲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