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一種極易誤診的泌尿外科常見疾病

有一種不同於急性膀胱炎的膀胱感染,是女同志最容易得的,你瞭解嗎?北京博愛醫院泌尿科傅光

醫學上發現得腺性膀胱炎的病人女性為多,男女比例為1:5。門診做膀胱鏡檢查,其檢出率為27%~41%。可見這不是一個較小的群體!

眾所周知,女性容易患泌尿系感染。但是,如果反覆出現泌尿系感染或這種病史持續多年,就很容易由普通的膀胱炎演變成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臨床上的表現和普通膀胱炎基本相同,都可能出現尿頻、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難;經常伴有下腹或會陰部位的疼痛。部分病人的尿流動力學檢查會出現最大尿流率的下降。如果經過正規的抗炎治療效果不佳,並且能排除結核感染的情況,就要高度懷疑有這種“特殊”炎症的存在。

醫生如果懷疑有這種疾病,會建議病人做膀胱鏡檢查。一般或者普通的膀胱炎非特異性感染)的膀胱鏡表現為“粘膜血管紋理的增多、增粗”;而腺性膀胱炎有著較特殊的膀胱鏡下表現:1)囊性改變:三角區或尿道內口周圍、偶爾出現在側壁和頂壁的大小不等的囊泡,可單個或成群出現。早期半透明狀,內含清亮液體;晚期囊腫變硬,成為黃灰色,囊內充滿黃色粘液或膠體物質。2)絨毛樣增生或毯狀改變):類似絨毛布樣的病變,融合在一起或被正常或輕度異常的膀胱粘膜分割成小片樣的病灶。3)乳頭狀瘤樣型:膀胱三角區或頸部;多中心性,或散在、或成片、或簇狀出現的乳頭樣病變,可合併分葉狀及濾泡樣病變。輸尿管口多數不清。4)慢性炎症型:膀胱內普遍粘膜血管紋理的增多、增粗;5)粘膜無顯著改變型:沒有典型的炎症表現,僅區域性粘膜血管的充血或出血。

腺性膀胱炎相對於普通膀胱炎不同的膀胱鏡表現的根本原因在於兩者的病理的不同!

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組織型別有四種:1移行上皮型:以brunn巢為特徵性;2腸上皮型:brunn巢內出現裂隙,形成分支或環狀管腔,中心出現腺性組織,轉化為腺樣結構;同時有淋巴細胞、漿細胞的侵潤;此時細胞核位於基底側,細胞質頂部含有豐富的粘液空泡;3前列腺上皮型:腺上皮呈單層柱狀、立方或假復層柱狀。腺腔較大,鄒較多而高低不等。腺上皮有不規則微絨毛,細胞內有豐富的粗麵內質網和分泌顆粒;腺上皮與基質間膠原樣基膜;4移行-前列腺上皮混合型。鏡下同時存在brunn巢和前列腺組織轉化結構。正是有“腺組織”的類似結構,這種膀胱炎才叫做"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如果廣泛彌散存在有細胞巢和囊腫,則被視為癌前病變的先兆。

為著腺性膀胱炎有癌前病變的可能,醫生才會格外的警惕和重視。

如果得了腺性膀胱炎,怎麼進行治療?如何防止“癌漸演變”的發生?

據筆者大量臨床實踐經驗證明:將病變的粘膜切除是最理想的治療方法。現在醫學的進步使得大多數疾病不用“大刀闊斧”的去開刀啊或者不停的換用一些療效不肯定的藥物實驗式的治療。經過尿道行病變粘膜的電切術或鐳射燒灼術是很有效果的一種微創治療手段。術後可適當進行膀胱內藥物的灌注治療。這種治療比單純的膀胱灌注治療效果要好得多。

不同的炎症,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才能有良好的結果。其實看病也很哲學啊!

附:

灌注的藥物選擇:主要是抗癌藥物或免疫增強劑,如卡介苗、絲裂黴素、5-FU、喜樹鹼、賽替派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