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誤區,合理‘養護’你的膝關節

根據最新統計資料,我國有超過1/4的55歲以上的老年人常年忍受著膝關節疼痛,其中絕大多數因膝關節骨關節炎所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患者對膝關節炎認識存在誤區。

誤區一:年紀大了,膝關節有些疼痛是正常現象。

膝關節骨關節炎因常發生於老年人,又被稱為退變性關節炎或老年性關節炎。

誤區二:膝關節炎患者應刻苦鍛鍊。

由於該病是因關節軟骨的磨損破壞引起,若盲目以強力擠壓和摩擦性的所謂刻苦鍛鍊,會加重軟骨病變的磨損,甚至使之剝脫。因此鍛鍊應注意保護關節軟骨,應避免或限制做以下運動,如負重下蹲、急步上下樓梯、高強度對抗運動、攀爬、舉重、疾跑等強力磨損性運動。

誤區三:膝關節痛還是不動為妙。

患者因為膝關節疼痛常不敢活動,久而久之,將導致膝關節僵硬,膝關節周圍肌肉廢用性萎縮,進而出現膝關節不穩,容易發生或加重關節軟骨的損傷。所以,即使膝關節疼痛也應適當鍛鍊,正確的方法是散步,游泳等,練習抬腿鍛鍊股四頭肌,可以改善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廢用性萎縮

誤區四:膝關節痛是由骨刺引起的。

骨刺不是膝關節疼痛的原因,骨刺是因為膝關節軟骨的邊緣因軟骨磨損後缺乏穩定性時,人體代償增生的結果。

誤區五:口服藥物就可治癒膝骨關節炎

由於膝骨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的結構性改變所致,也和人體衰老退變有密切的關係,關節就好比一個機器軸承,長時間的運轉會出現磨損老化。

誤區六:拒怕關節鏡微創手術清理

膝骨關節炎的病程不同,治療的方法也不相同,早期適當的關節養護,口服藥物就可減緩病情的發展,到了中期如果出現疼痛明顯,時常絞鎖,或者有遊離體時,就應進行關節鏡微創手術清理。

誤區七:人工關節總不如自己的關節好,還是等走不了路時再換。

如果膝關節炎的病理程序達到晚期,關節變形,活動困難,就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不應無限期等待而延誤治療良機。這是因為長時間的臥床後,自體的心肺機能明顯下降,身體的耐受力下降,不僅將大大增加手術難度,還會明顯影響術後康復。另外,長時間的膝關節疼痛、無力或畸形影響下肢的行走步態,必將逐步導致腰椎和下肢其他關節的勞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