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血友病的認識

   依據血友病在臨床上以出血為主要症狀,應屬於中醫的"血證"範圍之內。古人早在《內經》中對血的生理和病理就有較深刻的認識。在《靈樞・決氣篇》中指出;"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對血證的病因病機也有許多論述。在《濟生方・吐衄》中認為血證"所致之由,因大虛損或飲酒過度,或強食過飽,或飲啖辛熱,或憂思恚怒"。對於血證的病機,則認為多由於熱所致,《素問玄機原病式・熱類》認為失血主要由熱盛所致。《諸病源候論・九竅四肢出血候》載: "凡榮衛大虛,臟腑傷損,血脈空竭,因而恚怒失節,驚忿過度,暴氣逆溢,致腠理開張,血脈流散也,故九竅出血。"《景嶽全書・血證》對血證作了較為系統的歸納,將出血的病機概括為"火盛"和"氣傷"兩個方面,指出:"血本陰精,不宜動也,而動則為病。血主營氣,不宜損也,而損則為病。蓋動者多由於火,火盛則逼血妄行;損者多由於氣,氣傷則血無以存"。在治療上,《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吐血》中提到了治療吐血3法,即\'它行血不宜止血",行血使血循經,不致瘀蓄;"宜補肝不宜伐肝",伐肝會損肝之體,使肝愈虛而血不藏;"宜降氣不宜降火",氣有餘便是火;故降氣即所以降火。《血證論》是論述血證的專著,該書提出的止血、消瘀、寧血、補血的治血4法,是治療血證的大綱。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