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使胃的位置降低的疾病

胃下垂是指人體站立時,胃的位置偏低,胃的下緣垂墜於盆腔,胃小彎弧線的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

現代醫學認為,胃下垂是一種功能性疾病,患者因長期勞累,大腦過度疲勞,強烈的神經刺激和情緒波動,不斷作用於大腦皮層,使皮層和皮層下中樞功能失調,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繼而引起懸吊、固定胃部位置的肌肉和韌帶鬆弛無力,導致胃緊張力減弱,胃蠕動緩慢,從而使胃的位置降低。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

先天性胃下垂多見於面板蒼白、體型瘦長、體質虛弱、營養不良、腹壁鬆弛、腹肌薄弱者。患者常可併發其他內臟下垂。

後天性胃下垂多與慢性消耗病合併存在或在大病初癒之後;為其他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潰瘍病的併發症等;或腹肌鬆弛、腹壓降低,如婦女多次生育,腹部腫瘤切除術,體重突然減輕;或胸腔內壓增加,如長期咳嗽、氣喘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輕度胃下垂患者一般無不適感覺,下垂明顯者,常有腹部不適、飽脹重墜感,每於餐後、站立或勞累後症狀加重,伴有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噯氣、便秘等現象。胃下垂嚴重時,可同時伴有肝、腎、結腸等內臟下垂的現象。

診斷胃下垂可進行x線鋇餐造影,顯示無張力型胃:胃體呈垂直狀,蠕動無力,胃內滯留液較多,胃小彎弧線最低點在髂嵴連線以下;超聲波檢查可見胃的下緣下移入盆腔,一般以胃在髂嵴連線4釐米以上視為正常。按下垂的程度,可分為輕、中、重三度,在髂嵴連線以下5到8釐米為輕度下垂,9到12釐米為中度下垂,13釐米以上為重度下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