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中醫治療乙肝的方法
在肝臟疾病當中,乙肝的發病率是很高的,據瞭解,我國患此病的人成千上萬,乙肝是一種傳染性非常強的病毒疾病,如果前期進行錯誤的治療方法,會使後期的治療變得異常困難。那麼治療乙肝有什麼方法嗎?
中醫認為,有三種治療乙肝的方法:
治療一:毒為實邪,解毒排毒。乙肝多因鬱、瘀、毒形成,鬱為氣病,有木土之分。瘀為血病,在經在絡。而毒為實邪,是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故貫肝病之始末。肝臟是一個強有力的解毒器官,能將人體代謝過程的有害廢物進行解毒,排出體外。如肝功發生障礙,其解毒功能降低,有毒物質即對機體,尤其是特適性的肝臟產生損害,在治療上不離於肝、也不止於肝——扶土抑木,佐金平木,滋水涵木,瀉火疏木。重在利膽,因肝膽相照,膽為肝臟排洩膽汁,為肝排邪洩毒。在上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之,在膽者自當利之。
治療二:脾氣易虛,顧護脾胃。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因此,治療乙肝,尤其應重視益氣健脾,因為益氣健脾法具有補充元氣,健運脾胃,升清陽,固衛表,止虛汗,退虛熱,解毒,利水、生津救脫等扶正作用。尚有生血、攝血止血、活血祛瘀、消腫排膿等間接作用。能調節機體多種免疫功能,促進細胞的轉化,增強細胞免疫,促進抗體生成,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治療三:氣滯血淤,活血化瘀。幾乎所有的乙肝患者的肝臟都有不同程度的微迴圈障礙的病理改變,大多由氣滯血瘀造成,情緒不暢,並非肝鬱的唯一原因,溼熱痰濁、瘀血阻滯、經絡氣機不暢可以致鬱致瘀,肝之清陽被遏,也是一種鬱滯,氣為血帥,氣滯血瘀,血脈不通,則瘀血內生,臨床上兩脅疼痛,肝脾腫大,肝掌、蜘蛛痣,舌質暗有瘀斑,面色黑或晦暗,面板髮硬甚至開裂說明瘀血阻滯,是乙肝的基本病機之一。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