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炎的螺旋CT診斷

闌尾炎的螺旋ct診斷

中國實用外科雜誌 2000年第2期第20卷 論著摘登

作者:張曉鵬 王宏江

單位:張曉鵬(中國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放射科 瀋陽,110001);王宏江(北京電力醫院放射科 100073)

  闌尾炎一般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簡單的實驗室檢查,無需影像學檢查即可做出正確的臨床診斷。但是,有近1/3的闌尾炎病人臨床表現不典型,在診斷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對於這部分病人有必要透過影像學檢查來明確診斷。此外ct還能在定位(如異位闌尾)、病程發展和併發症等方面,為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幫助。

  malone等認為即使不做腸道準備和非增強掃描,ct診斷急性闌尾炎的準確率,也能達到93%,靈敏度可達到87%,特異性可達97%。rao報道採用灌腸法進行螺旋ct檢查,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準確率可達98%。

  我們的一組52例正常例中46例螺旋ct得以準確地顯示闌尾形態,顯示率為88.5%。經ct診斷的20例闌尾疾病,經與臨床及病理對照,診斷正確率100%。

  由於闌尾處於腸繫膜和腹腔內脂肪的包繞之中,窗技術的運用,對於闌尾的顯示是很有價值的,適當地增加窗寬和降低窗位,有助於提高闌尾的顯示率。

  闌尾的位置主要取決於盲腸的位置。因此,在ct診斷中正確判斷盲腸的位置,就成為尋找闌尾的關鍵。正常闌尾在ct上表現為位於右下腹被腸繫膜脂肪包繞的薄壁管狀或環狀結構。在ct上闌尾外徑一般不超過6mm。由於闌尾走行迂曲,在ct上很難在同一層面全部顯示,往往顯示為一小段,只有沿著闌尾的走行方向,多個層面連續觀察,才能觀察到闌尾的全貌(圖1、2)。

  急性闌尾炎ct的直接徵象是闌尾形態的異常,表現為闌尾外徑腫大增粗和闌尾壁的增厚。增粗的闌尾邊緣模糊,闌尾壁呈環周性增厚,密度接近或略高於鄰近的肌肉組織(圖3)。病理學上證明這是由於粘膜和粘膜下層的水腫和炎性浸潤所致。有時增厚的闌尾壁表現為同心圓狀的高低密度分層結構。

  約70%的病例伴有闌尾-盲腸周圍炎,ct表現為右下腹部闌尾區及盲腸周圍結締組織的模糊,周圍脂肪密度增加, 脂肪內出現條索狀、條紋狀密度影,並可伴有盲腸壁的區域性炎性增厚,甚至引起結腸後筋膜的增厚和結節樣隆起。闌尾周圍可有少量的液體滲出。當區域性炎症被網膜包裹時,可形成類似腫塊的影像,需與腫瘤加以鑑別。另一個常見的徵象是闌尾急性炎症的蔓延造成盲腸與右側腰大肌之間脂肪間隙模糊(圖4)。闌尾炎蔓延、發展程度的不同,闌尾盲腸周圍出現炎症反應的程度也不同:腸繫膜脂肪可以由稀薄的混濁到出現條紋狀影、區域性筋膜增厚、少量液體積聚、模糊的軟組織密度影等。

  闌尾周圍膿腫一般較為侷限,呈團塊狀影,中心為液體形成的低密度,壁較厚且厚薄不均,有時膿腫內可出現液-氣平面(圖5)。膿腫形成的腫塊大小不一,直徑多為3~10cm。闌尾膿腫經常出現在盲腸周圍或結腸後。壞疽性闌尾炎穿孔造成氣腹症或腹膜後積氣,表現為腹腔內遊離氣體影或腹膜後異常氣體影。

  闌尾內出現鈣化和闌尾石對於闌尾炎的診斷有重要意義。當發現鈣化或闌尾石,同時合併有闌尾周圍炎改變時,是診斷闌尾炎的可靠徵象。如果闌尾未顯示,闌尾石伴有盲腸周圍的炎症也可以確定診斷。闌尾石可以在闌尾腔內看到,或者出現在闌尾穿孔形成的膿腫或蜂窩織炎內(圖6)。在28%以上的闌尾炎病例中發現了闌尾石。大多數的闌尾石一般直徑約1cm,圓形或橢圓形,均質鈣化或邊緣鈣化。

  慢性闌尾炎的ct表現主要是闌尾及盲腸周圍的慢性炎症表現,闌尾有不同程度的增粗、變形,闌尾腔閉塞,闌尾邊緣毛糙,多伴有鈣化或闌尾石。由於腹膜的包裹或炎症機化,ct上可出現類似腫塊的徵象。“箭頭”徵是造影劑彙集在盲腸尖端(闌尾起始部)形成的箭頭樣、鳥嘴樣改變,是闌尾炎症蔓延到盲腸尖腸壁的結果(圖7)。

  綜上所述,利用螺旋ct對闌尾炎進行診斷,可為臨床提供更為豐富的影像學所見,對臨床表現不典型病例的診斷和鑑別診斷能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決定治療方案和療效觀察方面也可提供幫助。

(本文圖1~7見彩色插頁)

(1999-10-26收稿)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