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乙肝攜帶者另類化

80年代末,即使是專家,對肝炎的認識也十分膚淺。醫學界普遍認為,肝炎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發作的甲肝,一種是慢性的乙肝,傳播途徑為血液傳播和消化道傳播。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隔離措施未免過於嚴厲。

1、989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病毒性肝炎籠統的列為乙類傳染病,並且規定,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在治癒或者排除傳染病嫌疑前,不得從事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在1991年12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又進一步規定乙類傳染病病人及病原攜帶者的密切接觸者,應當接受醫學檢查和防治措施。

與此同時,科學的發展,早已將法律遠遠甩在了身後。徐道振介紹說,1999年發現了丙型肝炎後,肝炎即分為甲乙丙丁戊5種。其中甲和戊是急性病,主要透過消化道傳染,有一定的傳染性。而乙丙丁三種肝炎都是慢性病,基本公認為非腸道感染,傳染性較弱,而1989年制訂傳染病防治法時,對此尚無認識,自然就不能區別對待。

法律只要沒有修改,就有它的效力,這一法律使1。2億以上的乙肝病原攜帶者,成了另類群體。

醫學界為乙肝病原攜帶者平反的努力從來就沒有停止過,2000年9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修訂了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指出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不應按現症肝炎病人處理,除不能獻血及從事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和學習,但要加強隨訪。

最近兩年,專家討論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保證他們能正常生活。對於是否應該將乙肝病原攜帶者排除在飲食行業之外這樣的社會共識,許多專家都對當前的做法提出了否定意見。既然病毒不會間接傳播,當然就不應該限制了。徐道振的說法顯示,當社會上還在對是否應該讓乙肝病原攜帶者當公務員而爭論不休的時候,科學卻賦予了他們當廚師的權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