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家庭應急處理

    腦出血(cerebralhaemorrhage)是指腦實質內的出血,因出血部位不同可分內囊、橋腦、小腦和腦室出血。常因勞累、精神緊張等因素誘發,約半數病人在病後一週內死於腦疝。

  [病因]

  (1)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為最常見的原因。

  (2)腦血管畸形,腦血管瘤破裂。

  (3)顱內腫瘤出血如原發性腫瘤(多形性膠質細胞瘤),或繼發性腫瘤(絨毛膜上皮瘤)。

  (4)腦型肺吸蟲病。

  [臨床表現]

  (1)內囊出血(capsulainternahaemorrhage)

  急性起病,迅速出現劇烈頭痛、頭暈、嘔吐、昏迷、對側肢體完全弛緩性偏癱,常伴有頭和眼轉向出血的病灶側、呈“凝視病灶”狀和“三偏”症狀,即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此稱為內囊損害三偏綜合徵,另外病側瞳孔放大。

  (2)橋腦出血

  起病急,意識很快喪失呈深度昏迷,伴有嘔吐、高熱,病灶側面肌周圍性癱瘓,對側肢體呈中樞性癱瘓,頭轉向病灶側,雙側病理反射陽性,雙側瞳孔極度縮小,呈“針尖樣”。

  (3)小腦出血(cerebellumhaemorrhage)

  起病急,病人突然出現後枕部疼痛,常伴眩暈、頻繁嘔吐及共濟失調、腦膜刺激徵陽性且很快進入昏迷。

  (4)腦室出血(ventricularhemorrhage)

  常有躁動不安,昏迷逐漸加深,呼吸不均勻,體溫時高時低,兩上肢屈曲,雙下肢伸直,軀幹可呈角弓反張,有時出現肢體抽動及瞳孔縮小等。

  [診斷要點]

  (1)多見於中老年人,一般在非休息狀況下發病。

  (2)病前常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病史。

  (3)發病前可有頭痛、肢體發麻等先驅症狀。

  (4)發病急,可有內囊、橋腦、小腦或腦室出血各種表現和體徵。

  (5)眼底檢查可有視網膜動脈硬化等徵象。

  (6)血壓升高或正常。

  (7)常有頸強直和克尼格氏徵陽性體徵。

  (8)腦脊液檢查可有腦脊液壓力增高,多為血性。

  (9)ct腦掃描可顯示高密度病變影像。

  (10)腦血管造影可確定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等病變。

  [鑑別診斷]

  (1)蛛網膜下腔出血

  起病急,多見於青少年,常有意識障礙、頸強直、克氏徵陽性,可有動眼神經癱瘓,腦脊液壓力增高,呈血性,腦血管造影可發現有動脈瘤等,可助診斷。

  (2)腦栓塞

  起病急,多見於風溼性心臟病患者,可突然發生意識喪失,但恢復較快,腦脊液檢查正常,ct腦掃描可見低密度影,可資鑑別。

  (3)腦血栓形成

  發病較緩慢,多見於老年人,常有動脈粥樣硬化病史,一般發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無意識障礙,腦脊液壓力不高、透明,ct腦掃描可見低密度影,可助鑑別。

  (4)腦腫瘤

  起病緩慢,常有頭痛、嘔吐且進行性加重症狀,體檢可有視神經乳頭水腫及局灶性神經體徵等,可助鑑別。

  (5)其它原因所致昏迷如藥物中毒、低血糖及乙型腦炎等,均有各自病例特徵,一般可與腦出血昏迷區別開來。

  [家庭應急處理]

  (1)病人平臥,保持安靜,儘量減少搬動,以免再度出血。

  (2)躁動時可給予鎮靜藥物,如肌注或喂入10mg安定等藥物。

  (3)高熱時,可在頭部、頸部、腋窩、腹股溝及N窩等處放置冰袋或冷水溼敷等物理降溫方法來降低腦代謝率和耗氧量,增加腦缺氧耐受力以降低顱內壓。

  (4)血壓高時,一般不急於用降血壓藥物,舒張壓高於13.3kpa(100mmhg)時,可採取頭高腳低位(頭端床腳抬高30度);當舒張壓低於13.3kpa時,則採取頭低腳高位(腳端床腳抬高30度)。

  (5)保持呼吸道通暢,嘔吐病人採取臥位,並禁食。

  (6)若出現休克、心衰及心跳驟停時,應即緊急處理後,送往醫院急救。

  (7)由於病情危重,死亡率較高,因此發病後,應儘快送往醫院搶救。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