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垂百史中的心律失常

在心臟搏動之前,先有衝動的產生與傳導。

心臟的起搏傳導系統均具有自律性,其中以竇房結的自律性最強,頻率最快,它是正常情況下心臟搏動的起搏點,控制著整個心臟的活動。

傳導系統的其它部分則為心臟的潛在起搏點,在竇房結功能受到抑制時,可發生衝動,建立逸搏心律,起到代替竇房結的作用。

心臟衝動的形成和傳導的任何異常,均能使心臟搏動的規律發生紊亂,形成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基本原因為起搏或傳導異常,在臨床分為三類。

激動起源異常,包括竇性心律失常、異位心律、主動性異位心律,其中以各種竇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縮和房顫最為常見。

傳導異常,包括竇房、房內、房室傳導阻滯及室內傳導阻滯,預激綜合徵。

異位激動伴生理性傳導障礙,大多為生理現象,本身無特殊治療。

文獻中雖無心律失常的病名,心律失常有哪些但早在《素問脈要精微論》中已有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的記載,認為心律失常出現的代脈,是由於髒氣虛弱,細脈由氣虛所致,若脈來澀滯,常伴有心痛。

王叔和所著的《脈經》,將心律失常所致常見脈象,促脈、結脈、代脈,作了明確的區分。

明代,李中梓在《診家正眼》一書中,進一步對上述脈象作了精闢的闡述,指出:結促之止,良久方至。

後世把臨床少見的不整脈,列入怪脈之中。

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較為複雜,主要屬於中醫心悸、怔忡、脈結代、眩暈、虛勞等病證的範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