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瘻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 肛 瘻
肛瘻又稱肛門直腸痿,多由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破裂,經久不愈而形成。多發於20--40歲男性。肛瘻一般由原發性內口;瘻臂和繼發性外口組成。內口大多位於齒線附近,外口位肛門周圍面板上。臨床將肛痿分為3種,即內瘙與外癭、單純性與複雜性肛痿、高位與低位肛瘻。本病的特徵是肛門周圍膿腫破潰,流膿經久不愈。中醫稱本病為“懸癰、坐馬癰、髒毒”等。
臨床表現
1.有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史,管道外口有反覆潰破流膿的特點,有間斷性腫脹、疼痛。
2.癀口溢膿:膿液稀薄,或多或少,時有時無,或排氣,或有糞便流出。急性炎症期溢膿較多,膿稠濁帶有臭味,伴有發熱。
3.肛周溼癢;由於膿液刺激,區域性潮溼、瘙癢,可見溼疹樣改變。
4.排便不暢;見於複雜性肛瘻,肛管纖維化狹窄。
[診斷]
1.可見肛周面板有一個或多個瘻口,外口可有外突的肉芽組織,淺表肛痿在內外口之間可摸到條索狀物,擠壓有膿性物排出。
2.探針檢查:由面板瘻口伸人探針,可與肛診的手指接觸,確定內口的位置。
3.染色檢查:經瘻口注入美藍,預置於肛門內的紗布染藍,以確定內口的位置。
4.瘻口碘油選影:瞭解瘻管的走向與範圍。
5.纖維結腸鏡檢;對因克隆病、潰瘍性結腸炎所致的瘻管,有診斷意義。
6.病理診斷;排除紹桉性瘻或瘻管惡性變。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手術治療:分有肛癀切開或切除術、肛瘻掛線術、乙狀結腸造口術、鐳射手術等。具體手術式略。江瘻急性感染期不宜實施手術。克隆病、潰瘍性結腸炎合併肛瘻,須先治原發病。
2)術後治療:每日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清洗,創腔用油紗條填充。結核性肛瘻用鏈黴素或雷米封溶液換藥。掛線術應注意橡皮筋的鬆緊度,需隨時調整勒緊。
3)抗生素治療:急性感染期、術後,均需投以足量抗生素,如四環素、慶大黴素等。
2.中醫藥治療多配合手術治療)
1)內治法
①下焦溼熱:肛門區域性紅腫熱痛,大便秘結,裡急後重,小便短赤,潰膿稠厚,伴有發熱,周身困重,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治法:清利溼熱,通便消腫。
方藥;黃柏15克、蒼朮10克、牛膝10克、滑石15克、。木通10克、大黃]0克、山梔10克、革褲1D克、蒲公英30克、蚤休30克、丹皮15克。
②溼毒蘊結;肛門區域性紅腫熱痛,排便疼痛加重,有發熱感,潰膿濁稠味臭,大便於結,小便短赤,伴有發熱畏寒,口乾苦,乏力,舌紅苔黃厚而幹,脈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溼消腫。
方藥:柴胡15克、龍胭草15克、生大黃10克、蘆薈15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黃柏15克、山梔10克、金銀花30克、蒲公英30克、木通10克、車前子包)15克、地丁30克。
③陰虛火旺:肛門區域性潰瘍經久不愈,紅腫熱痛不明顯,潰膿稀薄,時有時無。伴見周身乏力倦怠,時低熱,口乾少飲,舌偏紅苔黃偏幹,脈細微數。
治法:澈陰清熱除墨。
方藥:青蒿15克、生地10克、地骨皮10克、鱉甲先煎)30克、蒼白朮各10克、黃柏10克、牛膝10克、胡黃連15克、山藥15克、澤蘭瀉各15克、丹皮15克、甘草5克、夏枯草15克。
如氣血虛者,可服中成藥人參養榮丸、十全大補丸、人參歸脾丸等。
2)外治法
①外蕉洗法:炎症期:生大黃20克、苦參30克、蛇床子20克、百部60克,煎水薰洗。
②外敷藥:蕉洗後,先用藥捻或藥丁插至瘻管口再後退少許,外敷黃連膏、如意金黃膏、紅升丹等,外蓋滅菌敷料固定。隔日換藥1次。
[預防與調養]
1,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2.合理飲食、預防消化系統疾病,及時治療慢性疾病,如慢性腹瀉、習慣性便秘等。
3.如出現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早期應熱浴,外敷抗菌消炎藥,如無好轉,應及早就醫切開引流。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