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性關節炎VS類風溼性關節炎 一字之別相差甚遠

  風溼性關節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雖然只有一字只差,卻意義甚遠。很多患者也很想知到他們之間的區別到底在於哪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透過例項來了解一下吧!

  “很多讀者想了解風溼性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的區別。”見到專家,記者說出採訪目的。“風溼性關節炎的概念還要誤導多少人啊!”專家皺著眉頭說,“明天上午我坐診,你到診室看看患者情況就明白了。”

  第二天,記者如約到門診。雖然當天限號30人,但就診患者所患的疾病依舊是五花八門:類風溼、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紅斑狼瘡……一上午沒有一例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劉升雲說,上世紀80年代初期進行病名整理時,風溼性關節炎就被專家一致“請”出了疾病譜。它根本不是一個規範的病名,甚至“不能將它稱為一種病”。

  “平時遇到風寒,出現腰腿疼痛,多數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患了風溼或類風溼。”劉升雲說,老百姓習慣把關節炎分為“風溼性”和“類風溼性”,並認為前者症狀輕,後者症狀重;前者經過系統治療多能治癒,後者則多半會導致殘疾。其實,這種認識具有片面性。

  從定義上講,風溼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患者常說的“風溼”多指狹義的風溼,即風溼熱的關節症狀,也有人將它稱為“風溼性關節炎”,但無論如何稱呼,風溼熱的整體發病率已下降。我的研究生從醫好幾年了,都沒有見到過一例風溼熱患者。

  廣義的風溼是指風溼病,以疼痛為主要症狀,累及骨、關節、肌肉、面板、血管等組織的一大類疾病,國內外將它分為十大類200多種疾病,包括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類風溼關節炎只是眾多風溼病的一種,因此,風溼病和類風溼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相提並論。”劉升雲說。

  抓住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黃金三個月”

  43歲的劉女士發現右手中指關節出現疼痛後,她立即到鄭大一附院就診。經檢查發現,她得了早期類風溼關節炎。吃了半年藥後來複診,“我覺得完全好了,一點也不疼了。很多人都說類風溼不好治,可我現在不是好好的?”劉女士興奮地對記者說。

  “我的膝關節就是一個小型的氣象臺。”安陽的宋女士在門診一邊撩褲腿,一邊說症狀。十幾年前,她就被診斷為類風溼關節炎,這期間一直沒斷吃藥,“只要聽說哪治得好,再遠再貴我也去。”但眼前的她還是疼得直吸氣,症狀一點沒有減輕。劉升雲說,可惜她錯過了最佳治療期,現在只能盡力控制病情不再發展。

  為啥同樣是類風溼關節炎,僅僅因為就診時間不同,治療效果竟如此不同?

  “從發現症狀算起三個月內,是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黃金時期。”劉升雲說,類風溼關節炎之所以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很大原因就是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類風溼關節炎剛起病的三個月內,往往是病情進展最快的一段時間。如果在此期間不及時就診,將影響今後的治療效果。隨著病情發展,還可能對軟骨造成不可逆的破壞,“骨質破壞後,藥物治療很難奏效了。”劉升雲說,無論是哪種情況,患者都要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正確的長期治療,切忌私自停藥、換藥及更換治療方法。

  透過上面的描述和分析,我想大家對風溼性關節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有什麼區別有所瞭解了吧,希望上面所描述的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