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性癱瘓的防治

  腦性癱瘓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可伴有智力低下、驚厥、聽覺與視覺障礙及學習困難等(節錄於《兒科學》腦性癱瘓-侯郁馥)。本病是由於小兒胚胎期腦發育異常或母親在妊娠期接觸放射線、患風疹或弓形體感染等而致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異常而引起。也可由於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由於難產等原因,使胎兒腦缺氧或腦出血而致大腦細胞受損而引起。其它諸如由於早產胎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全以及出生後各種疾病而致腦細胞損害也都能導致小兒出現腦性癱瘓。

腦性癱瘓根據臨床上患兒肌張力增強、患兒的運動姿勢和反射異常,結合病史及腦部ct掃描多可確診。對該病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但如能早期診斷,及時採取綜合治療措施,可以適當減輕運動功能障礙。綜合治療措施包括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攣縮肌肉的康復治療等,必要時可實施矯形手術。

本病的預防主要是做好孕婦的保健工作,避免病毒、弓形體感染,遠離放射線,防止發生早產。分娩過程中,注意避免胎兒缺氧窒息或顱腦損傷。只要做好預防工作,即可減少本病的發病率。

如需更深入瞭解該問題,請參考《兒科學》和《疾病中的禁忌》。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