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心病的中醫論證

本病初起,以外感風寒、溼熱之邪而致病,邪氣久羈,內舍於心、而成為心痺,發為本病。

1、外邪致病風、寒、溼、熱之邪是引起本病的外在因素,體質虛弱者,易於遭受外邪的侵襲,但體壯之人由於久居溼地,或保暖失宜,或冒雨涉水,或汗出當風,外感風寒溼邪,或邪入日久化熱也可成為本病。

2、體虛感邪患者先天不足或病後體質虛弱,氣血不足,衛外不固,易於感受外邪。病後,又無力驅邪外出,以致風、溼、熱之邪,逐漸深入,留連於筋骨血脈而為痺證。陽虛衛外不固,易為風寒溼邪所傷,故患者多為風寒溼痺。陰虛之體,陽氣相對偏盛,臟腑經絡,先有蓄熱,故即使感受風、寒、溼邪,侵入人體後也會從陽化熱,故成為風熱溼痺。

3、邪氣歸心邪客於脈日久,或脈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則心悸、胸悶。胸痺甚者,喘息不得臥,發為風溼性心臟炎的主要表現。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