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感冒發燒後家長們應該怎樣照顧孩子呢

小兒感冒發燒後時孩子有什麼症狀呢,家長們應該怎樣照顧患者呢,家長們應該怎樣發現孩子發燒了呢,就是因為這樣家長們才會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病症,好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大家好好學習,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孩子本來因感冒而發高燒,可手足卻冰冷,待體溫逐漸下降以後,手足面板又慢慢地熱起來,這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3歲以下嬰幼兒尤為多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假寒真熱現象呢?

這主要是因為小兒特別是嬰幼兒四肢血量少於內臟,由於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較成年人容易發涼。此外,小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植物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不少家長不瞭解這種情況,一發現小兒四肢發涼,就誤以為孩子受寒怕冷,馬上用棉衣棉被將孩子緊緊包裹起來,結果使得小兒的體溫得不到及時的散發而越升越高,甚至發生高燒、抽搐。

怎樣判斷孩子有無發熱?

如果發現孩子不如平時活潑,或有食慾減退時,就應該引起注意,如果覺得孩子手心、前額髮燙,面部充血而精神較差時,也要看看小孩是不是發熱。母乳餵養兒,當母親給孩子吃奶時就首先可以覺察到。為了確診有沒有發熱,可以用體溫表量一下,通常體溫以肛溫為最準確,天熱時量1至2分鐘即可,天冷時適當延長,如果測得溫度在37點5至38點5攝氏度為低熱,38點5至395攝氏度為中等熱,超過39點5攝氏度為高熱,40點5攝氏度以上為過高熱。年齡較大的懂事孩子,也可以用口表,但用口表前不能喝開水。

口表測量時,把體溫表含在舌下,口要閉緊,冬天室溫低要多含一些時候,如體溫不升,可適當延長時間。口腔的溫度比肛門低0點5攝氏度,正常時應為37攝氏度。新生兒或小兒不能用肛表或口表時,也可改測腋下,但測溫時腋部要挾緊,測量時間要延長2至3分鐘,測得的溫度再加半度等於口腔溫度。正常兒童一日中體溫也可有一定範圍的波動,如早晨安靜時稍低,下午活動或進食後要高一些,但一般最高最低不會超過1攝氏度,稍有超過可在休息或睡1至2小時再量,如仍超過1攝氏度以上時,應仔細觀察,並查詢原因。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