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resh

This website www.medicalteaching.org/diseases/si-di-er-bing-4/ is currently offline. Cloudflare's Always Online™ shows a snapshot of this web page from the Internet Archive's Wayback Machine. To check for the live version, click Refresh.

斯蒂爾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斯蒂爾病屬於幼年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多關節炎,但類風溼因子為陰性,因為由斯蒂爾首次報道,所以命名為斯蒂爾病。斯蒂爾病發生於兒童,但其後發現也發生於成人,稱成人斯蒂爾病。因為成人斯蒂爾病的臨床特徵等與兒童斯蒂爾病相同,因此又可統稱斯蒂爾病。
  • 本病發病率低,約為 0.16 人/10 萬人。幼年至高齡均可能發病,其中 16~35 歲為好發年齡段。
  • 本病的確切病因不明,可能由感染、免疫異常引發,遺傳和環境可增加發病風險。
  • 本病據發病年齡可分兒童斯蒂爾病和成人斯蒂爾病,但因臨床特徵相同,臨床可不作區分。
  • 主要症狀以發熱、皮疹和關節炎為主,皮疹等症狀可隨發熱同步變化。
  • 主要治療方法以類似類風溼關節炎的藥物治療為主。關鍵在於及早診斷、規範治療,從而控制病情,減少復發。治療難點在本病尚無根治方法。
  • 本病可有關節炎相關的關節和骨損害,病情嚴重者可有心、肺等其他系統損害。
  • 本病為排除性診斷的疾病(需排除其他風溼性疾病、感染、腫瘤等等),尚無特異診斷方法或公認診斷標準。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長期間歇發熱,原因不明或治療無效。
  • 咽痛、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現,抗生素等治療無效。
  • 皮疹,且出現消退可與發熱相關。
  • 多發關節痛或肌肉痠痛,且加重或減輕可與發熱相關。
  • 身體體表腫塊。
  • 腹痛、胸痛。
  • 心慌、胸悶、呼吸困難。
  • 乏力疲倦。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腹痛明顯。
  • 胸痛明顯。
  • 心慌頻繁發作。
  • 胸悶明顯。
  • 呼吸困難。

就診科室

  • 風溼免疫科
  • 感染科
  • 骨科
  • 呼吸科
  • 心內科
  • 消化科

醫生如何診斷斯蒂爾病?

斯蒂爾病是排除性診斷疾病,當醫生懷疑是斯蒂爾病時,將通常進行問診、視診等,在有疑似結果後,可能進一步通過抽血化驗、放射等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後予以診斷。

  • 問診:幫助排除其他疾病和支援本病診斷。將詢問年齡、病史、症狀、家族史等等。
  • 視診:幫助排除其他疾病和支援本病診斷。主要是觀察皮疹、紅斑等皮損的形態、範圍等。
  • 體溫檢測:幫助排除其他疾病和支援本病診斷。通過多次連續測體溫並記錄,瞭解發熱規律。
  • 抽血化驗:幫助排除其他疾病和支援本病診斷。檢查專案包括血常規、血液細菌培養、類風溼因子等等,可有助於排除感染、類風溼疾病、風溼、腫瘤等其他疾病。血清鐵蛋白檢查值升高支援本病診斷,且升高程度有助於判斷本病活動情況。
  • X 線等放射檢查:幫助排除其他疾病和支援本病診斷,並可評估關節炎進展和病情嚴重程度,如觀察關節損害程度、有無骨質疏鬆等等。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出現發熱多久了?最高有多少度?
  • 發熱有規律嗎?
  • 出現皮疹多久了?出現和消退有規律嗎?
  • 出現發熱、皮疹前有過咽痛、流涕等其他不適嗎?
  • 有關節疼痛嗎?
  • 有肌肉痠痛或其他不適嗎?
  • 發病前有吃過什麼藥嗎?
  • 有過紅斑狼瘡、風溼這些疾病嗎?
  • 家族中有人得過類似疾病嗎?
  • 有就診過嗎?怎麼治療的?
  • 以前發生過這種疾病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是什麼病?
  • 我的病嚴重嗎?
  • 能治好嗎?花費高嗎?
  • 吃什麼藥?有副作用嗎?
  • 有忌口嗎?
  • 我平時該注意些什麼?
  • 這病傳染嗎?
  • 這病會導致殘疾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居住環境應乾燥、通風、清潔。
  • 本病急性發作期(如發熱、皮疹、關節痛明顯)應臥床休息,病情緩解後方可進行散步等適度鍛鍊。
  • 發熱時多飲水,遵醫囑使用退燒藥,及時更換汗溼的衣物。
  • 出皮疹時,避免用力擦洗面板,避免使用鹼性肥皂、過熱的水等刺激面板。
  • 生活中限制患病關節的活動,防止進一步損傷。
  • 用藥期間飲食應控制鹽分,多吃富含蛋白質的瘦肉、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等,食物應新鮮、易消化,並應多吃牛奶等高鈣食物。
  • 用藥期間注意有無噁心、發胖等不良反應,出現則及時就醫調整用藥。
  • 用藥期間應遵醫囑定期複查肝腎功能、血沉等預防藥物副作用,複查血鐵蛋白等指標評估治療效果。

本病尚無根治方法,但及早診斷、規範治療有助於控制病情,減少復發。治療以類似類風溼關節炎的藥物治療為主。

藥物治療

  • 非甾體抗炎藥:用於本病急性發熱炎症期,起到退熱、消炎作用。常用的如布洛芬等。
  • 糖皮質激素:抑制機體免疫反應,控制炎症,是本病的重要治療藥物。常用的如潑尼鬆、地塞米松等。
  • 抗風溼藥:用於改善本病中關節痛等關節炎症狀。常用的如甲氨蝶呤等。
  • 免疫調節劑:用於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幫助控制病情並預防復發。常用的如靜脈用人免疫球蛋白等。
  • 鈣劑、活性維生素 D、雙磷酸鹽:用於補鈣,預防糖皮質激素治療導致的骨質疏鬆。

其他治療方法

鍼灸理療:輔助治療本病,減輕關節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部分患者的病情有自限性,可自行緩解,但也有患者的病情可不斷進展,最終導致關節僵硬變形,甚至心、肺、肝等其他系統損害,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壽命。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病情可緩解,但仍可能反覆發作,另有部分患者發展為慢性持續發病,長期可能破壞骨頭和關節,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壽命。

本病的確切病因不明,可能由感染、免疫因素引發,遺傳和環境可增加發病風險。

斯蒂爾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感染:咽痛、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在本病患者發病前多見,還有肺炎支原體、人類皰疹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腺病毒、風疹病毒等。
  • 免疫異常:接觸外來抗原引發過度免疫反應,如接種乙腦、破傷風、白喉等疫苗。

哪些人容易患斯蒂爾病?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易接觸病毒、藥物、食物等致敏物質。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有本病家族病史。
  • 有免疫系統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或為過敏體質。

主要症狀有發熱、關節炎和皮疹,皮疹發生於發熱期且逐漸消失。

斯蒂爾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發熱:本病最常見且最早出現。大多數患者(>80%)的發熱在每天內有 1 次高峰,通常發生於傍晚,體溫可高於 39℃,也有很少患者可出現 2 次高峰體溫。發熱時可能伴有寒戰等表現,即使不予處理,體溫也可在次日清晨恢復正常值。
  • 皮疹:往往伴隨發熱出現,亦可隨熱退消失。主要可見軀幹、面部、四肢分佈的橘紅色皮疹,皮疹形態多變,可以形似蕁麻疹,也可能表現為斑疹、斑丘疹。
  • 面板 Koebner 現象:面板受到衣物及被褥褶皺摩擦、搔抓、熱水等物理刺激後,被刺激面板區域性出現瀰漫發紅的紅斑,並可能伴有輕度瘙癢。
  • 關節炎表現:出現關節疼痛。發生在膝蓋、手腕關節的最多見,其次是腳踝、肩膀、手肘的關節,手指關節也可能出現。關節炎症狀的嚴重程度和發作範圍可隨病情進展加重,從沒有關節殘疾發展到關節僵硬變形,從少數幾個關節發病,發展到全身多個關節。
  • 肌肉疼痛:痠痛為多,發生在發熱時,部分人可能伴有肌無力。
  • 咽痛:可發生在疾病早期,也可能全程發生,亦可隨發熱而加重和減輕。
  • 其他:體表腫塊、腹痛、胸痛、心慌心悸、胸悶、呼吸困難、乏力疲倦、面色口脣蒼白等。

斯蒂爾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肺不張
  • 間質性肺炎
  • 心包填塞
  • 肺動脈高壓
  • 嗜血細胞綜合徵
  • 暴發性肝功能衰竭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 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徵
  • 消化性潰瘍
  • 闌尾炎
  • 胰腺炎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

  • 避免接觸病毒、藥物、食物等致敏物質。
  •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等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或注意健康生活,避免其他感染誘發本病。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有本病家族病史者,應瞭解本病相關知識,對發熱、皮疹、關節痛等症狀保持警惕,出現疑似症狀及時就醫,爭取早診斷早治療,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生家族病史。
  • 有免疫系統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或為過敏體質,應對發熱、皮疹、關節痛等症狀保持警惕,出現疑似症狀及時就醫,爭取早診斷早治療,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生自己的免疫系統疾病史,以及相關用藥史。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